网上购买的“中成药”反致病情加重!报案牵扯出涉案金额高达400余万假药链条

近年来,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发展,网购商品类目更为全面多元,网上药店、网络医生逐渐兴起,但便捷生活的同时,网上药店、网购药品是否有资质、有疗效?需要我们消费者购买时擦亮眼睛,家住河南嵩县的徐大爷,就曾因一次网上购买中成药吃了大亏。
经熟人推荐购买“特效药”竟吃进医院

2020年,一直受血糖和慢性肠胃病困扰的徐大爷经同村张大妈推荐,网购了一款“糖宝丸”和“降压药”,按照疗程服用一段时间后,不仅血糖、肠胃没见好转,反而在2020年11月28日腹部剧痛,到医院就医后被诊断为严重消化道出血。在主治医生询问既往病史、饮食、用药情况后,得知徐大爷日常服用药物无生产厂家、无包装、无药名,遂将出血原因锁定至服用的“网购药”。

住院一个月多月,病情好转后,徐大爷及家人到当地派出所报案,公安机关以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,经侦查,徐大爷购买的“糖宝丸”、“降压药”均是通过业务员层层销售,来自于贵州“妙方堂”公司。2021年12月17日,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对妙方堂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某刑事拘留。
所谓中医堂背后竟是三无“小作坊”

随着侦查的深入,公安机关发现该公司生产、销售的药品门类广泛,包含降压、降糖、降血脂、补肾壮阳、治疗胃病、风湿、呼吸道疾病类外用药。公司共有30余名业务员,李某某通过拆分包装、委托他人生产或者从其他地方购买等方式,大量生产、购进无产品名称、包装、使用说明的所谓“中成药”、“特效药”及原料、辅料,公司业务员通过“微信群”、朋友圈、“抖音”等进行宣传,由李某某根据客户订单需要,将“药品”简单包装或者自行炮制、加工、包装成品后安排业务员对接销售。在高利润诱惑下,曾经在妙方堂工作的业务员王某某离开该公司后,利用其私下接触上线供应商掌握的进货渠道、销售经验,另起炉灶,如法炮制了注册成立了“厚仁堂”商贸公司,遂将王某某与本案并案侦查。

为进一步认定本案涉及的“药品”性质,公安机关将两家公司药品送样检测,根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出具认定意见,李某某、王某某等人所生产、销售的10余类药品均为假药。
检方提前介入起底400余万假药链条

2022年1月4日,嵩县公安局以李某某、王某某等七人涉嫌生产、销售假药罪向嵩县人民检察院提请批捕,经审查,2022年1月11日该院批准逮捕李某某、王某某等四人。因本案案情重大、复杂,该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王小磊带领办案团队提前与公安专案组进行对接,多次与公安专案组召开案情分析会,提出以打击源头为重点,同时兼顾下游犯罪的侦查思路;要求公安机关严格按照认定意见确定的假药类型,准确查清各犯罪嫌疑人销售涉案假药的金额,同时确保涉案物品扣押、样品送检等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进行,不出程序瑕疵。
经过长达半年的侦查,2022年6月12日,嵩县公安局将李某某、王某某等十七人涉嫌生产、销售假药案移送该院审查起诉。办案团队经过审查卷宗材料,讯问相关犯罪嫌疑人,并结合该公司制作的销售记录、银行交易明细、微信交易记录等,最终认定李某某通过相关业务员销售假药金额360余万元,王某某累计销售假药金额136余万元,其他相关人员各销售假药金额53万余元至3万余元不等。鉴于本案涉案假药销往全国各地,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、健康安全,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,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与办案团队联动配合,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,主张三倍惩罚性赔偿金。

2022年6月30日,嵩县人民检察院以生产、销售假药罪对李某某等17人提起公诉并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。2023年6月25日,嵩县人民法院以生产、销售假药罪判处李某某、王某某等17人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一年不等的刑罚,并处680万元至3万不等的罚金,同时判决全额支持检方对李某某、王某某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81万余元、335万余元的诉求。一审宣判后,17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,判决已生效。
在办理李某某、王某某等人生产、销售假药案期间,检察办案团队充分行使法律监督权,将查清假药的来源及李某某等人销售假药的去向作为工作重点,依法监督公安机关立案1人、追诉犯罪嫌疑人14人。对关联案件批准逮捕5案5人,提起公诉11案25人,法院已作出生效判决6案14人。至此,盘踞贵州销售假药遍及全国各地的李某某、王某某等生产、销售假药产业链全盘覆灭。